「如果讓台灣學生和非洲學生交朋友,會有什麼火花?」
一開始,台飛學伴計畫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。隨著基礎建設的發展,慢慢地,與台飛協會合作多年的東非學校逐漸開始連接上網,網路意味著各種線上活動的可能性。我們試著辦了幾次台灣與非洲學生間的線上交流,沒想到互動意外熱烈...學生們展示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,有人放了台灣超商地震時的影片,對面就傳來一陣驚呼...加上震驚的表情符號 😱😧😨
透過網路,提供台灣與非洲學生線上交流的平台
過去的國際志工計畫,志工們的回饋常常是和非洲學生交流是讓他們感受最深刻的事情。一方面,志工們籌備許久的計畫和課程終於得到真實的反饋,二方面,學生也會和志工們聊一些學校、家庭、日常生活、流行文化的話題。透過學生的對話,志工們對於非洲的印象不再是媒體和傳媒形塑的樣貌,人們的生活、興趣、甚至是平常的煩惱,在交流與對話中,漸漸勾勒出日常的、平凡的非洲樣貌,這和旅行見識的自然壯闊,或和街邊小販在街邊的討價還價的經驗又有所不同,因為在自己家中,志工們同樣也有著與非洲學生類似,但又很不相同的日常樣貌。
過往,這樣的體驗是屬於能實際到非洲服務的志工的專利,但是透過台飛學伴計畫,我們進一步升級了 資訊教育計畫 建立的電腦教室,讓教室連上網路,配備攝影機和麥克風,讓台灣與非洲學生的學生能透過網路交流。在非洲,我們把同樣的計畫叫做數位交換計畫 (Digital Exchange Project),學生們都希望成為數位交換計畫的一員,在學生階段就能參加國際交流的計畫,對非洲學生同樣也是很大的鼓勵,當學校放假,學生從住宿學校回到家裡的時候,他們也會和家人與社區的朋友談到他有一個台灣的學伴。
台飛學伴計畫能同時為台灣的學生與非洲的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
跨越文化與距離,培養文化敏感度
許多台灣學生參加學伴計畫,首先擔心自己的語言能力跟不上,但是我們的經驗是只要開口講話,你的意思通常也能傳達個六七成,搭配一些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或是影片,通常對方也能順利理解要表達的內容。至於聽力,東非的英語口說比較偏英式,和台灣習慣的美式口說不太一樣,許多學生會使用即時翻譯軟體輔助,通常也能順利理解對方的意思。真正的挑戰,又或許是最有趣的,其實是學習背景、文化與地區的差異,這不是軟體能「翻譯」的。
舉個例子,當我們提到紅豆湯 (Bean Soup),你會馬上想到甜甜的熱湯,也許加上一點湯圓或芋園。但是在東非,豆類通常是一種主食,在當地很常看到豆類和其他蔬菜切碎後一起做成配菜 (Sauce),再配著澱粉類食物食用。如果台灣學生想介紹台灣食物,放一碗紅豆湯的照片,然後說這是台灣常見小吃,我們的非洲學伴可能從頭到尾都覺得那是鹹的! 又或者,台灣常說我們有四季春夏秋天,又或者我們有暑假寒假。在肯亞,大部分地方會說他們有乾季和雨季,然後肯亞一年有三個學期,所以沒有暑假和寒假!
我們希望學生在交流過程漸漸建立文化的敏感度,理解到如果自己說有「暑假」想做的事情,意思是沒有辦法好好傳達的。必須要說自己有「學校放假時」、「在七、八月」想做的事情。理解雙方差異,找到共通語言,是交流計畫能給學生的一種在課堂上學不到的能力。
加入台飛學伴計畫
我們歡迎學校、團體或個人參加台飛學伴計畫,如果您對台飛學伴計畫有興趣,歡迎透過聯絡我們連繫台飛協會洽詢。